Keep扭亏?仍困在三座大山里bob半岛·体育入口

2025-08-27 01:50:3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bob半岛·综合官网创始人王宁在成立十周年的内部信中写下“All in AI、硬件生态、运动多场景、全球化”四大方向,试图为持续亏损的Keep重新描摹未来。

  半年过去,8月25日公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,公司录得“经调整净利润”1035万元,与上年同期亏损1.61亿元相比,扭亏为盈。

  然而,同一页报表下方的小字提醒,若按国际会计准则,期内仍有3543万元亏损——盈利主要来自砍掉低毛利SKU、压缩销售费用,以及剔除期权费用后的“口径魔法”。

  半年前,压在Keep身上的用户、收入、赛道三座大山bob半岛·体育入口,没有因为一句All in AI的咒语而被挪开半步。

  2020年的初宅家令,触发线上健身热潮,Keep月活从2973万一路飙升至2022年的3639万,跑步机、动感单车卖到断货,硬件收入一度撑起总营收的半边天。

  然而,那波流量更像一次“泄洪”而非“蓄水”:疫情一结束,用户迅速回到线下和泛内容平台,月活随即在2023年跌回2976万,2025上半年只剩2249万,较峰值蒸发近四成。

  更关键的是,疫情带来的高价硬件需求是一次性消费,家用大件库存现在成了甩不掉的包袱;会员和广告没能借流量高峰完成结构升级,收入曲线在疫情退潮后同步下滑。换句话说,Keep把疫情红利做成了“一锤子买卖”,却没能在窗口期筑起护城河。

  先看用户:与Keep月活蒸发近四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抖音、小红书继续把免费健身课程当作流量磁铁,2024 年相关内容量又涨了40%;“全球第一健身博主”帕梅拉在抖音坐拥 1753万粉丝,同一条12分钟训练在抖音被收藏5000次,在Keep只有两位数点赞。

  健身达人杨静(化名)的感受印证了数字的跌落:“我平常去线下健身房,后来特殊时期开始用 Keep 跟练搏击操和瑜伽,还加过明星主播群。但用久了发现它更适合健身小白,我已经很少再点开。”如今她把时间留给抖音和B站——“教程免费、时长随意、直播互动更好”,这正是 Keep过去引以为傲的社区黏性被拆散的缩影。

  再看收入结构:疫情退潮后,Keep没能把一次性硬件需求升级为持续服务收入bob半岛·体育入口。2025上半年,收入结构依旧被四块老业务捆绑,却全线收缩:

  会员订阅贡献了3.37亿元,同比下滑22.9%,用户普遍抱怨“会员与非会员差异不大”,付费意愿继续滑坡;线上课程被夹在高价精品与海量免费内容之间,销量低迷,财报里已然不再单列;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3.97亿元,同比下滑20.9%,疫情催生的跑步机、动感单车需求被证明是一次性消费,库存如今成了甩不掉的包袱;广告收入仅剩0.88亿元,跌幅11%,投放多了赶走用户,投放少了填不满预算,平衡木依旧摇晃bob半岛·体育入口。

  会员权益差异小、课程定价两难、硬件品牌力弱、广告与体验冲突——这四道旧伤如今原封不动地躺在财报附注里,没有任何一项被划掉。

  最后看赛道本身:乐刻、超级猩猩等线下连锁继续卷价格、卷距离,把门店开到社区楼下;抖音、B站把健身直播做成日更栏目,流量成本几乎为零。

  Keep依旧把带定语的“行业第一”挂在嘴边,可划出的整个赛道的水位正在下降——池子小了,再高的市占率也只是浅水区里的高个子。

  第一刀砍向SKU和营销:家用跑步机、大型器械被大面积下架,销售费用率应声骤降,毛利率顺势抬升6.2个百分点,可代价是整体收入规模再度缩水20.8%,等于用更小的盘子换更高的利润率。

  第二刀是会计口径:公告里醒目的“经调整净利润”悄悄剔除了股权激励、资产减值等非现金项目,如果回到国际准则,期内仍有3543万元亏损,盈利更像滤镜下的修饰。

  第三刀砍向运营资金:库存被压到历史低位,供应商账期被拉长,经营现金流转正看似健康,实则建立在“少进货、晚付钱”的短期腾挪之上。

  这与3月2024年财报中的“持续亏损”形成残酷呼应:止血钳夹住了现金流,但伤口远未愈合,一旦库存补回、营销重启,利润表随时可能再次失血。

  外部的紧箍咒,越来越紧。过去半年,抖音、小红书上的健身内容供给量又涨了近四成,免费直播、短视频课程像洪水一样淹没用户时间bob半岛·体育入口,Keep付费内容原本就不高的性价比被进一步稀释。

  头部达人仍在“出淘入抖”——帕梅拉、刘畊宏在抖音的粉丝早已破千万,而Keep上的同名账号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,互动量更是从三位数掉到两位数。半年前的“分食者众多”,如今不仅成立,差距还在肉眼可见地拉大。

  而在Keep内部,被寄予厚望的“第二曲线”仍停留在PPT层面。奖牌经济能带来短暂的GMV脉冲,可复购率不到15%,每做一次联名IP就要抬升一次保底成本;线下马拉松和城市挑战赛喊了半年仍在“规划中”,收入贡献不足5%;东南亚出海收入占比同样低于5%,本地化课程缺口巨大,翻译和合规成本就先吃掉利润。

  2月里那些闪闪发亮的奖牌、赛事、海外故事,现在依旧是故事,还没有一个跑成可以抵消主业下滑的新引擎。

  半年时间,AI在Keep内部跑完了从“战略”到“功能”的折返跑,却还没跑出可兑现的收入。真正落地的只有两件事:一是拍照记录饮食的AI工具,次日留存率被内部宣称为50%,但对大盘的拉动仅新增15万DAU,相当于在2249万的月活池子里添了一瓢水;二是基于算法推荐的“千人千课”把会员渗透率从11.1%抬到12.4%,然而绝对会员数还是从330万滑落到280万——渗透率的小幅上升掩盖不了总盘子的继续萎缩。

  真正被寄予厚望的“AI教练”仍处在“免费试用”阶段,商业化定价、付费模式、分成逻辑统统未动;研发支出究竟烧了多少bob半岛·体育入口,财报选择沉默。2月我们列出的那串风险清单——数据安全、隐私合规、顶尖AI人才成本——至今看不到对应的安全垫或人才公告。

  一句话,AI现阶段更像一把成本侧的剃刀:砍掉冗余内容生产、压缩推荐试错,却尚未成为收入侧的发动机。

  止血不等于痊愈,Keep 只是把流血的口子暂时扎紧,却依旧站在半山腰的陡坡上。用户池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蒸发,收入结构里最大的一块依旧是卖硬件,会员和广告两条高毛利曲线却双双下滑;AI 讲了大半年,目前只能在成本端削脂肪,还没长出新的造血细胞。

  更现实的是,外部对手没有给它喘息的空档:抖音、小红书用免费内容继续虹吸注意力,线下连锁把门店开到社区门口,每一块潜在增量市场都有更凶猛的守军。奖牌、赛事、海外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“第二曲线”,要么复购率低、盈利模型脆弱,要么仍停留在规划阶段。

  砍掉亏损可以一次性止血,但要真正上岸,Keep 还得先爬完用户信任、收入多元化和可持续创新的整座大山;否则,止血带一松,旧伤口随时可能再次崩裂。

搜索